第八十八章 异闻 (第2/2页)
良久之后,陆铭意识到,如果己方想要找到突破点的话,那么,从吴秀珠的父亲,曾经的富商,但后来破产的吴庆福身上,是最有可能找到的。
陆铭这一次的判断仍旧没有任何实证,只是基于纯粹的逻辑猜想。而,他的逻辑也很简单。
纵观整个桉件,吴庆福才是所有事件的核心。
吴秀珠是他的女儿。吴秀珠当初对于死亡的预测,据供述,基于什么“楼神”。
她认为,如果自己不能进入滨海大厦,“楼神”会发怒,会通过杀人泄愤。
这里的什么楼神,很显然是指“滨海大厦之神”,而滨海大厦由吴庆福设计并建造。
其余几名死者也是死在了滨海大厦之中。
无论哪个事件,最终都能和吴庆福联系起来。而通常来说,这种情况下,整个事件,与吴庆福是脱不开关系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而已。单纯的逻辑推理不能取代证据,而只能作为一个去调查、去尝试寻找实证的方向。
那么,如果选择以“吴庆福”作为调查方向的话,具体该如何着手?
此刻,陆铭再一次开始审视吕卿良所搜集到的那些有关吴庆福的资料。
在漫长的思考之后,陆铭却不得不承认,至少从资料上来看,这个吴庆福,确确实实是没有任何古怪之处的。
这一份资料,已经涵盖了吴庆福这一生之中的所有重要人生节点。而,如果吴庆福这个人“有古怪”,那么,这些“古怪”不太可能不从这些重要人生节点之中体现出来。
也即,如果从这些重要人生节点之中看不出古怪的话,再去对这个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最多也只能补充一些细节而已,没有什么意义。
而,就算这些细节,也可能或真或假。毕竟吴庆福已经死了,通过走访他人获取到的有关吴庆福的资料,极有可能会与事实有偏差,
或许……需要考虑一下这份资料的准确性?
如果这份有关吴庆福重大人生节点的资料,其中有并不准确的地方,那么,最有可能是哪里?
当思考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陆铭忽然间有了灵感。
他想起了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传说,流言,或者说,异闻。
几乎每个地方,在街头巷尾,在街坊邻居的聊天之中,都流传有这样一种事情。还经常有人现身说法,言之凿凿的声称这种事情千真万确。
传闻有一些神通广大的人,掌握有某些不可思议的法术。这种法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拍一拍人的肩膀/拍一拍背部/摸一摸脑袋/拿一张手帕蒙一下人的口鼻/念某一句咒语,等等,之后,受害者脑袋便会浑浑噩噩,便会完全听从施术者的命令,会不由自主的带领施术者回家, 将财物/金银等,乖乖的交给施术者,或者不由自主的把钱转账给施术者。
等施术者走后,受害者才会慢慢醒过来。虽然追悔莫及,可是财物等已经损失掉了。
这种异闻流传甚广。甚至陆铭小时候就听一名大妈言之凿凿的讲,自己就受了害,损失了好几千块钱。
当时陆铭还大为震惊,惊叹且恐惧。但后来长大了,习惯于用科学思维来看待事件,并接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之后,才渐渐醒悟过来。
这种不可思议的法术,大概率是并不存在的。事实大概率只是一些骗子,依靠花言巧语之类,骗了受害者的钱财而已。
那么,受害者为什么会虚构出种种神奇的法术?
原因很简单。因为唯有这样,受害者才能掩盖自己的愚蠢,才能为自己的上当受骗寻找到合理的解释。
唯有这样,受害者才能达成心理上的平衡,也即:不是我蠢,不是我容易上当受骗,而是骗子有法术啊,他拍了我一下,我脑袋就迷湖了啊。
有时候,说的次数多了,连受害者自己都会深信不疑。
在此类事件之中,受害者是有动机去掩盖事实真相的。
那么……
放到吴庆福的人生经历之中,他那些神奇的商业眼光和决策,真的因为他是一个商业奇才吗?
成就他“商业奇才”美名垫脚石的那些竞争失败者,会不会基于同样的心理,在有意无意的掩盖真相?
毕竟,在商业竞争之中,败给一名商业奇才并不丢人。丢人的是,败给一名平平无奇的商业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