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54 “T-4护士组”Vs“女辛德勒” (第1/2页)
二战期间,希特勒发起了一个称作T-4(Aktion T4)的特殊行动,招收一批对他的纳粹理念毫不怀疑、忠心耿耿的美丽女子,将她们训练成“T-4护士组”,并命令她们专门去消灭“没有生存价值的人”,包括身体残障人士、精神疾病患者等,纳粹党认为这些人是德国民族中“不健全的元素”,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希特勒下达对这些人的屠杀令后,纳粹党在柏林市动物园大街(Strasse Tiengarden)4号的一座别墅中,炮制出了一套系统地消灭这些病人的计划,代号“T-4计划”。为了保密,具体执行该计划的护士被纳粹冠名为“T-4护士组”。
1939年12月,由玛丽娅·阿萍捷、葆琳·克奈斯勒等二十余名女护士组成的首批T -4护士经过秘密培训以及宣誓保守秘密后,开始执行“T-4计划”。她们中的不少人在接受纳粹洗脑后,积极参与了纳粹政权的“种族灭绝”计划,疯狂地虐待和屠杀囚犯,行径恶劣,罪恶累累,其凶残甚至远胜于男性,以至于很多关押着女性的集中营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人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没有遭受女魔头的虐待。”这些女护士有的貌若天仙,有的看上去温柔可爱,但在羞辱、折磨、杀害手无寸铁的囚犯时候,她们却无所不用其极,手段非常狠毒:动辄抽打、放狗撕咬、开枪射杀囚犯,就连生病的人和儿童也不放过。她们还在囚犯身上进行化学和生物学试验,用犯人的人皮制作灯罩,当着母亲的面杀死她们的孩子,制造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人间惨剧。
“T-4护士组”的成员使用医疗手段杀害了许多病人,并在精神病院、疗养院中设立毒气室。“T-4护士组”会先对病人进行评估,接着将人转到精神病院中进行处决,最后将尸体焚毁,伪造死亡证明。据了解,约有10万多人被“T-4护士组”神不知鬼不觉的处理掉,其中包括1万名儿童。可以预见,这个组织的成员在战争结束后必然接受了审判跟制裁,为自己滥杀无辜而付出应有的代价。然而被处以绞刑的“T-4女护士”只是少数。由于种种原因,很多“T-4女护士”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萧乾的《南德的暮秋》中有审判“T-4女护士”的相关记载)。
“日安,女士们。”化着精致妆容的美丽女护士,身穿第三帝国修女护士服走进了导演车厢。
“日安,卢克修女。”女导演微笑着起身。身旁的女明星安妮莉丝·阿克曼眼睛一亮。和战地女郎丹妮尔四目相对,不禁会心一笑。
卢克修女(Sister Luke),原名嘉比雅·范·德马尔(Gabrielle van der Mal),比利时贵族之家的大小姐。也是《修女传(The Nun's Story)》的女主角。扮演她的奥黛丽·赫本完美刻画了比利时一个虔诚的女子,从出家到还俗的心路历程。
嘉比雅立志服务非洲的穷苦黑人,传播上帝的福音。为此她努力遵从教会的严格戒律,以绝对的信仰、服从来接受各种严苛到近乎不合情理的考验。终于如愿被教会派到刚果。然而在医院的工作中,全心为病患服务的热情却越来越与天主教会繁冗的会规发生冲突——甚至在手术进行中,她必须摘下口罩,跪在手术室门口做弥撒领圣体。在无神论者福图纳提医生的影响下,她开始质疑教会的规定。二战爆发后,她的父亲在行医中被德军杀害。嘉比雅再也无法保持教义所要求的克制、宽恕,决定请求还俗。
这条原初剧情线因为“类二战剧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剧情融合”而自行衍生出后续剧情。
这不,出于某个未知的原因,卢克修女加入了“T-4护士组”。当然,从女主人公背负的血海深仇来思考,她加入“T-4护士组”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残害无辜。
正如有魔鬼一定有天使。即便身处邪恶之群,也有人保持一颗正义之心。
除了骇人听闻的“T-4护士组”,二战时还有曾冒死从纳粹手中救下2500多名犹太儿童,波兰的“女辛德勒”——艾琳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
1910年2月15日,艾琳娜·森德勒出生于波兰华沙,父亲是一位有着悲悯之心的医生,因为救治其他医生都不愿意接触的伤寒病人,不幸受到感染而去世,那一年森德勒也只有7岁。不过年幼的她一直记得父亲生前的话: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即使不会游泳,也应该努力去救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