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新总统的关注 (第1/2页)
布兰卡迁移计划将耗资300万美金,包括兴建新的市政厅办公楼,以及供3000名文官和国营公司及其家属居住的房子。
这样的金额其实不算太多,比省政厅要便宜不少,如果不是为了扶持银行,都不用贷款太多。
年底的布兰卡市税收额疯狂上涨,正愁花不出去, 如果不多花点,还要多上存一些,那就亏大了,留出给圣罗莎的钱都让老省府的圣罗莎的发展速度追上圣马丁这样的快速崛起的城市了。
第二大城市圣罗莎直接照搬布兰卡市的很多政策,采取跟进策略,又有大笔资金,各项条件不差,经济直接就起飞了。
布兰卡市的大部分国营公司总部将会搬迁到波斯卡区,以充实这里的经济发展。
布兰卡市国营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基本上都发展的不错,光是国营公司的雇工就超过了3万人,在布兰卡市已经是重要的发展力量,而且规模和竞争力也都是一流水平。
布兰卡市的发展也隐藏不住了。
大量的高层关注这里,并试图拉拢圣赫塞,新总统也不例外。
……
布宜诺斯艾利斯,玫瑰宫,
总统秘书长艾克里里·莫顿克拿着阿根廷情报局的资料递交给总统阿兰布多。
“总统先生,这是布兰卡市市长圣赫塞·科恩的一些资料,其实能力来说非常出色,唯一的问题就是太年轻了。”
艾克里里·莫顿克是其他派过来的人,虽然好用,但却并不是非常忠诚。
“嗯, 我先看看,你先去忙吧。”
艾克里里礼貌的退出了办公室, 立马联系了他背后的一些人。
阿兰布鲁总统没太在意, 直接拿起资料,仔细看了起来。
他最近想在内阁选拔一名新的经济部部长,进行经济改革。
而圣赫塞·科恩被议会关注,25岁不到,已经要竞选拉潘帕第一行政长官。
这在其他省是不可能的,基本要求30岁的年纪,偏偏拉潘帕省宪法还没通过,很多人就想推选圣赫塞当拉潘帕的激进党高官候选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最近他也是头大,尽管现在已经成为阿根廷最有权势的人,对阿根廷政治体制和经济改革并没有太好的办法,简直无从下手。
总的来说,阿兰布鲁总统本人政治能力确实不是太出色,这跟经历有关,他原先只是个大使馆武官,遇到了好的时机和贵人后,几年时间陆续当了阿根廷国家军事学院院长,参与政变一路飙升,直接成为将军。
这样的传奇经历,估计就是一个普通文官, 当文官前10年, 基本只是在市政厅打杂的,然后又花了5年时间直接成为阿根廷内阁总理一样的传奇。
现在他直接被推选为总统,跟副总统何塞,国防部长小汤普斯对阵,政局有点混乱。
沿用了他前任的一些改革,比如稳定货币,削减支出,对美国资本开放,效果并不是很好。
跟巴西前总统瓦加斯这样的独裁强人不同,他这几年的经历更多的像是一个“幸运儿”,和必隆的经历其实有点相似,让他至今有些恍惚的感觉。
其实也不能说是能力差,但6000万人(30年的巴西)和1600万人(44年的阿根廷),2300万人(55年的阿根廷)推选出来的精英,总的来说更多人的国家出来相对更加出色一些,或者说几率更高。
就比如人口规模跟阿根廷相当的古巴,出现的卡斯特罗水平也是不差的,甚至还更优秀。
古巴多少也算是个人口大国了,现在也是人口千把万。
卡斯特罗已经在准备夺取国家政权,格瓦拉也要跟他会师。
在人口更多的国家,竞争压力会更大,精英出现的几率是更大的,哪怕是印度这样的国家,选拔出来的最高行政长官,也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不会像非洲的奇葩小国那样是个奇葩。
从目前盖棺定论看,虽然都是军队支持上台,胡安·必隆的水平是远远不如瓦加斯的,两人结局却有些相似,都是被军队为主的各方压力下台,只是瓦加斯选择自杀,大家都很体面,瓦加斯家族在巴西仍然是有影响力,他43岁的儿子小瓦加斯政治前途也仍然光明,不仅是出色的医生,还在1950年和1954年两次当选为巴西联邦众议员,据说还在竞选圣保罗巴西工党一把手。
必隆选择了逃避,逃离了阿根廷,进行政治避难,现在在西班牙生活的滋润,而且还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正义党,操纵阿根廷政局,圣赫塞是有点不爽的。
巴西前总统瓦加斯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巴西,让巴西从一个出口咖啡为主的国家,成为各种大宗商品出口的拉美第一大国。
阿兰布鲁想了想自己的经历和巴西现状,觉得有些烫手,他是想交出权力,但说服不了那些军队高层,只能慢慢来了,他跟激进党的负责人弗朗迪西接触了,希望能在57年前后重新举行大选。
现在阿根廷总统并不是那么好当,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坑死了。
他再度翻阅这些资料,并认真做出批注。
圣赫塞·科恩出身于一般家庭,却能凭借个人努力在短短几年内脱颖而出,并致力于推动布兰卡市市政厅改革行动,获得了杰出的成就。
让很多阿根廷高层关注起这名高乔人市长,已经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炙手可热的人物。
而且圣赫塞能够在必隆下台和新政府上台的短暂混乱时间段(几个月),让阿根廷最强省份吃了一个不小的亏,而且没有后遗症(大家都比较认同,甚至布省人也觉得做的很好)。
这次分省合并政治事件,让阿根廷地方政治实力平衡了不少,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政治嗅觉和能力。
影响力相当深渊,甚至像科尔多瓦省也因为这个事对总统府服从了不少,形成了鲶鱼效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