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八章 专司营造 (第1/2页)
冯盎只要尚有一口气在,冯家便上下齐心、阖族如一,能够威慑岭南、大权在握。
可一旦冯盎咽气,三十几个儿子还能如其父在世之时团结一心吗?
被称为古今阳谋第一的“推恩令”之所以披坚执锐、无往而不利,就在于对“人性自私”之精准把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自己可以执掌权柄、获取丰厚之利益,谁还在乎什么温良恭俭让?谁在在乎什么手足齐心、其利断金?
就是要以此告知冯盎,耿国公之爵位可以由冯家子弟世袭罔替,甚至高州总管之官职也可赐予冯家,但再想如之前那般威慑岭南、独霸一方,已然再无可能。
李承乾龙颜大悦、拍案叫绝:“二郎不愧是朕之肱骨,此计甚妙!”
房俊谦逊道:“不过是智者故计而已,微臣拾人牙慧,不敢当陛下之夸赞!如此,朕便带张子胄前往工部,与工部同僚商议开凿大庾岭之工程如何设计、如何施工。”
李承乾叮嘱道:“此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便耗费大一些也可接受,若民部那边不能给予充足之拨款,朕就在内帑拨付一些,一定要确保工程之安全、快捷。”
所有皇帝都是“好大喜功”的,盛世如何繁华、国力如何鼎盛,千百年后不过史书之上一行文字而已,可一座城池、一条水渠、一段运河,却能亘古长存,使得后世子孙每一次亲眼目睹都能体会祖宗之功绩。
有史以来,五岭隔绝南北,使得岭南之地绝大多数时间游离于中原之外,若能凿穿大庾岭、疏通南北,使得长江水域与西江(珠江)水域相互勾通,岭南之地尽入中枢掌控。
后世每每提及,都要道一句他李承乾在位之时所建功绩,万年不朽……
房俊自然应下,而后起身告退,让内侍唤来张子胄,一并出了太极宫,前往工部衙门而去。
御书房内,李承乾见刘洎捋须微笑、乐不可支的模样,遂警告道:“今日之事,不可外传,不仅是针对冯盎之计策,还有二郎不知汉文帝之旧事,万一传扬出去惹得天下人耻笑,二郎说不定恼羞成怒,他那个若去找你的麻烦,朕也不好拉偏架。”
想着房俊的棒槌脾气,李承乾很是头疼,如果刘洎当真将房俊之囧事传扬出去,惹得朝野上下一片耻笑,房俊搞不好当真能拎着棒子打上刘洎家门……
届时不知如何收场。
刘洎忙道:“陛下放心,微臣知晓轻重,定然守口如瓶。”
陛下都对房俊的脾气头疼,他岂能不惧?
斗争可以,斗嘴也行,但必须保证双方之底线,他若突破了这层底下限,则房俊的下限必然比他还低……
*****
张子胄极为善谈,一路上问题不断,却对朝廷如何应对冯盎隐瞒病情一事绝口不提,甚至就连陛下对开凿大庾岭之意见也没有多问,只谈诗词书法……
房俊对此很是满意,到了工部衙门下车,叮嘱道:“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既要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又不能让旁人认为你夸夸其谈、虚而不实,这其实是很高深的学问,尤其在官场之上,尤为重要。”
张子胄躬身受教:“多谢太尉提点,下官谨记于心!”
心中有些激动,当上官提点你为官之道的时候,大抵就是想要拔擢你了,虽然从未想过在房俊这边走后门,可若是房俊觉得他是可造之材故而提拔于他,他自然也不会拒绝。
以才华显耀于上官面前,使得上官主动提拔你,这与走后门截然不同……
自工部衙门的大门开始,张子胄才算是见识到房俊之威望。
非是那种高高在上、睥睨天下之气势,而是返璞归真一般的平易近人、温和厚重,行走之间,即便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文书、小吏,避让路旁一揖及地的时候,房俊都能含笑颔首予以致意,大部分文吏都与之相熟,彼此笑言两句,既有慰问亲近、亦有揶揄玩笑,但所有看似毫无上下规矩之官吏,却都在房俊过去之后躬身相送,直至房俊远去,才起身去忙碌事务。
这种发自内心之尊敬、崇拜,绝非表面上之礼仪可比。
房俊负手而行,见张子胄左右打量、目光闪烁,笑问:“是在奇怪为何我与那么多工部官员认识?”
张子胄摇摇头:“在下知道太尉您曾任工部尚书,与工部官员相识并不奇怪,只是感慨他们对待太尉之态度,看得出只有尊崇、并无畏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