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时不利兮命何乖 (第2/2页)
战争真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哪怕是张荣与李宝再不甘,也只能收拢大军,缓缓后退。
一场预备好的围歼战,竟然以这种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了。
当然,北伐军的宣传还是在说大军得胜而归,金贼望风而逃云云。
但是个中滋味,也只有各人知道了。
其中最懵的,当属李宝了。
无论是事先的心理准备还是中间的互相联络,宋军都是奔着一场大战而来的。
可谁知道三千精锐刚刚登上海岸,金军就一溜烟的逃跑了。
什么情况?
李宝原本还想与山东诸将通一下气,但见到刘淮与张荣火急火燎的来找自己时,就觉得事态有些不太正常。
“老夫还想问你们呢。”李宝摊手说道:“莫非有兵马去偷金贼后路了?”
刘淮也没有寒暄,只是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在历史上有好大名头的泼李三,就直接摇头:“不可能,山东两路成建制的义军都在这里了,就算父亲或者天平军的耿大头领绕了过去,也断没有遮掩住,不让我们知晓的道理。”
“那就奇怪了。”李宝摩挲着下巴的胡须,与张荣对视一眼后,终于有些醒悟:“你们的意思是,问题不是出在山东,而是出在大宋?”
刘淮点头以对:“是这个道理。李总管,金贼在山东造船,目的为何不言自明,不是为了协助金军渡江,就是要直取临安……”
李宝同样点头,如果不是因为知晓金国的战略目的,他吃饱了撑的跑这么远来收拾金国水军。
无论是长江防线,还是一个稳定的中枢朝廷,对于南方割据政权来说都太重要了。
“而现在金国水军放弃战斗,火速收缩,唯一可能就是他们要出兵南下了。”刘淮郑重说道:“张伯,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今日之事,金贼大胜已经是唾手可得,但他们连这种大胜都不要,只能是所图更大。”
张荣脸色难看的点了点头,却也有些无奈。
旗杆被大风吹断这种事情真是纯纯的倒霉,这谁能想得到呢?
只要金军把规模最大的东平军彻底击溃,那即便是援军齐至也只能固守自保,改变不了局面了。
但金军还是撤退了,十分干脆的撤退了。
“李总管,之前也让李三郎通报过,有一金军副总管投诚,通过军报知晓了宋金战况,但自从他投奔过来后。我们在山东就是两眼一抹黑,只知道宋金大约正式开战,军资器械兵马不断向南,但具体发生了何事,就不清楚了。”
刘淮说罢之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宝。
但李宝的下一个动作就让他失望了。
只见李宝摇头叹气:“我军在九月二十三日从关澳出发,天幸南风,让老夫在几日之内就抵达海州。老夫中间只在楚州落了一次锚,只知道刘锜那厮与金军在盱眙和楚州与金贼隔淮河对峙,双方各自渡河,各自胜负,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难道在这短短几日,金军就能突破了淮河?不应该啊,刘二虽然已经老迈,却也不是没牙的老虎,金贼又不会飞,区区几万兵马如何能渡河?”
这年头也没有无线电,信鸽传递消息更多是点对点,是无法寻找移动目标的,同时有概率遗失泄露。所以重大消息还是依靠人来传递。
这也就导致了李宝一旦出海,若非靠岸,很难获得重大军情。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了。
双方都有极大的战争迷雾,这时候就得依靠指挥官的经验、智慧以及一点点运气了。
而刘淮的经验不止来源于战争本身,更是一个穿越者对历史的洞若观火。
“那只可能是淮西出问题了。”刘淮沉吟片刻说道:“总不可能是荆襄或者巴蜀被突破,金国水军就要急吼吼的出动。
嗯,淮西守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王权吧。此人如何?能否在金国主力进攻下坚守?”
话一问出口,李宝与张荣皆是各自沉默对视,复又抬头看向刘淮。
意思很明显,这事你还要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