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运去英雄不自由 (第1/2页)
八月十四日上午巳时,在沂州金军在安子河畔自行崩溃的同时。
距沂州直线距离近九百里的江阴,万里无云,西风呼啸,旌旗烈烈,壮士列队,战舰林立,端是一片肃杀景象。
在宋朝时崇明岛要小得多,所以江阴就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节点城市,向东顺流而下不过三百里就是大海。
所谓沧海桑田,春秋之时,长江的入海口还在扬州镇江,到了三国两晋,随着长江径流挟带泥沙不断堆积,形成河口沙洲。沙洲并岸,两岸逐渐缩狭,河口向东延伸,就延伸至了江阴。
之后的千年里,潮流界亦在江阴一带。江阴以下江面宽阔,多汊并存。
如果按照后世宽泛的说法,从江阴开始以东,就全是长江口了。所以江阴素有江尾海头、长江锁钥之称。
也因此在江阴屯兵,既是山河地理天然而然之事,又是延续近千年的军政传统。
但最大的一面上书‘浙江马步军副总管李’的认旗,还是表明这一百二十艘战船与三千水军并不是江阴本地的屯军。
这支水军的将主,正是曾经当过岳飞部将,也追随过韩世忠的‘泼李三’李宝。
此时李宝正在码头的一间屋舍内,与徽猷阁直学士兼平江府知府洪遵相对而坐。
洪遵身着绯色官袍,一副疲惫至极的表情,对着一身劲装的李宝说道:“李总管,俺最后再劝一句,稍晚一些再出海,飓风刚刚刮过,海上并不平静,再观望一两日可好?”
李宝身材不甚高大,却是极其雄壮,一副纠纠武人的样子,然而谈吐却是十分文雅:“洪相公,天下事皆是要有人去做的,今日畏风,来日惧浪,再日就会畏惧于兵戈,恐惧于上阵。许多英雄志气就是如此消磨的,洪相公勿要再劝了,俺李宝必定是要今日出兵的。”
虽然从李宝的诨号‘泼李三’就能看出来,这厮并不是什么体面人,但世事变迁,他又在岳飞、韩世忠这种当朝名将手下厮混过,又如何学不会一些敷衍的本事。
洪遵此时也只能望着此时依旧翻着滚滚波涛的江面,长叹一声:“俺可是把平江府府库全都掏空了,李总管要知道,俺确实已经两手空空,变不出粮草兵甲了。”
李宝哈哈一笑:“洪相公莫要说丧气话,且祝我一战成功,御敌于国门之外,保卫大江,保卫临安吧。”
说着,李宝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拱手离去。
而洪遵也只是瘫坐在椅子上,摇头叹气而已。
洪遵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今年的海情确实不太正常。
刘淮在沂州作战闲暇时,也曾想过,照理说魏胜提前半个多月攻占海州,李公佐这些人又提前半个月将消息传回去,李宝应该提前到来才是。
但其实不然,李宝还是等到了如真正历史上一样的日子,也就是八月十四日才率军出征。
原因简单到一目了然,因为刮台风了。
虽然这次台风不大,没有对沿海造成重大损失,只对周边天气造成了影响,比如北边沂州阴天就是这场台风导致的。
但这个年头的海船终究抵御不了海上巨浪,只能在港口躲避。
从上帝视角来看,这是一个很令人无语的结果。
因为刘淮所造成的蝴蝶效应,不仅仅是魏胜的忠义军提前出发,就连张荣张敌万也加入了北伐,所以北伐军在山东东路南部声势远比历史上浩大的多。
但刘淮这只小蝴蝶又真的不能一翅膀将台风扇没。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李宝依旧按照历史上的大致时间来行事,但金国水军已经有所警觉。
此时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李宝与前来送别的江阴官员互相拜别后,乘着小舟来到旗舰上。
激励的话语已经说过,该发的赏赐也已经发下去,所此时李宝并没有发表什么即兴演讲,而只是将一面白虎旗升到了桅杆之上。
白虎主杀伐,而李宝与众将约定,只要白虎旗升起,就要厮杀到底,包括他这个总管在内,后退者皆斩。
而遥遥望着旗舰上升起白虎旗,这些被李宝亲手编练成军的水军将士欢呼雷动起来,纷纷加速上船。
一百二十艘战舰,三千水军。
这是宋国在沿海最为精锐的力量,此时随着李宝浩浩荡荡的出了江阴港口,向着大海冲去。
原本计划中,这支舰队将在十几天后抵达海州,在朐山与东海两县获得一定休整后,直扑胶州湾,与依旧呆在海湾金军海军决一死战。
但是,既然李宝按照历史中的时间出征,历史中发生过的事情肯定会再发生一遍。
人定胜天讲得是团结起来可以战胜自然,而不是团结起来就可以让晴天下雨、狂风止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